[ii] 参见,苏力:中国司法中的政党,载《法律和社会科学(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程序法则并不是冷冰冰的工具理性,它不过是价值法则和政治法则在公共领域里的运用。缺乏一个能够分担社会治理职能、有所担当的公民社会。
民本精神不仅是为天下人着想的精神,而且是由天下人为天下着想的精神。综上四义,依新民本说,民以为本者,人身、财产、自由也。尊严与自由以为本者,制度也。"[34]到了陆九渊那里,便直截了当地发挥孟子的民权思想。"可见,一人凌驾于万民之上,已经上升到违背天地之性的高度。
作为民权主体的人民群众尤其是被压迫阶级还没有很好地动员组织起来。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这就是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以下简称《问题》)。
(《汉书·元帝纪》) 这段话同样适用于当代中国的左右两派。[v] 参见,凌斌:当代中国法治实践中的‘法民关系,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xvii] 这篇文献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开放性。这篇讲话自然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失去了群众路线的灵魂,脱离了群众基础,不论是党的领导,还是日常的政治和法律实践,都难免沦落为官僚主义和强权暴力的行尸走肉。[xiii]与以往相比,这一点格外引人注目,即不仅要求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依法保护群众权益、严格依法办事……于法有据、程序正当,而且,特别强调贯彻群众路线,强调转变工作作风和改进执法方式: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多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实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xiv]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改进执法方式,不得粗暴对待当事人,不得侵害执法对象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
(第391页)群众路线在工作方法中的体现,就党和国家的事业只能依靠人民群众,……必须采取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决不允许采取命令主义态度和强制手段。[xii]当时的中国政治还没有因为三年自然灾害而变得异常严酷。任何关于群众路线的思考,不论是政治领域还是法治领域,都应当认真阅读这一文献。四、结语:司法改革的中国道路 行文至此,本文的主旨已经大致有了清楚的交代。
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管我国情况,适用的和不适用的,一起搬来。因此六益君强调的政治维度,最终落实为中国法治中党的角色,因为党的领导是中国法治的现实政治中最为核心因此最为重要的因素。不论下岗工人或者打工农民,还是人大代表、政府官员、大学教授、私企老板或者央视记者,都可能是一朵‘秋菊。而对于追求一般理论的学者而言,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挑战。
(第365页)按照这一区分,当代社会突出表现的官民矛盾和劳资矛盾,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我也常常劝谏周围的年轻学生和青年学者,不要总盯着顶层设计和宏大理论,要眼睛向下,尽可能研究一些自己能懂的东西。
除去他们身上的尘土,我们看到的是自己周围的人,甚至就是我们自己。总结起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
法治的中国道路中,群众路线与职业主义的二律背反,再次凸现出来。如下: 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因为法治道路的摇摆和选择,正是当代中国政治的突出体现。……我们的宪法又规定: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我几乎和每一个老外朋友都会说这样的话:我不懂中国,我对中国了解的还太少了。这一基本矛盾始终在推动着也在制约着中国的司法改革和法治进程。
混合体制的领导者必须能够协调好对立统一的政治原则,从而确保混合体制和而不同、斗而不破,在动态平衡中与时俱进。这个国度的大多数人仍然和秋菊一样:还是看重人情胜过法律,要紧面子而非权利,并且更重要的是,坚信法律的说法不是法官的说法、而是自己的说法。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xii]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3-402页。
(第364页) 尤其要注意的,就是不要混淆了两种性质的矛盾:许多人对于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分辨不清,容易混淆在一起。[ii] 参见,苏力:中国司法中的政党,载《法律和社会科学(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如果不是整天坐井观天,眼睛盯着高层动向而无暇他顾,我们其实很容易看到,中国政治中群众政治的原则和逻辑并没有失去。经历了新一轮的阵痛之后,中国的法治道路还将进入下一个周期。对法治道路的追问隐含着对政治道路的追问:中国政治是选择科层政治,还是延续群众政治?中国政治的基本矛盾,同样体现为科层政治与群众政治、职业主义与群众路线的二元变奏和对立统一。就此而言,中国政治的底色仍然是群众政治,也就是我在书中所讲的民本政治。
汉宣帝的这段话很有名。(第401页)这也是我们重读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
苏力教授、强世功教授(六益君的导师)都是这一传统的奠基者。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他坚持了自己的一贯思路,并没有因为我是他的老师而有丝毫的改变。我相信阅读和批评本书对他并非难事。
实际上,一如前述,这也是党的领导的执政基础。这就是混合体制的政治振幅。在当代语境下,我们可以通过学术重述,学习和理解其基本思想的时代意义。尤其是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转化为敌我矛盾: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
……只有采取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要做到这一条,一般地就不会发生闹事的问题。
在人民内部是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国法治在两条路径(职业主义与群众路线)之间的摇摆不定和左右平衡,正是中国政治在两条路线之间摇摆不定和左右平衡的体现。
这一点,在各种党的政策、国家法律、政府条例、部门规章、地方规定等等文件的措辞中都可以看到。然而,试图将政治从社会中剥离出来,进而强调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忽略了政治维度,总会遇到一个基本问题:这种法律政治学提出的政治,是什么政治? 从六益君援引的题记来看,其法律政治学秉承的是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政治观念,一种现实主义的精英政治。